【記者語芸/新竹報導】文/臺北榮總新竹分院 婦產科李竑叡醫師
黏膜下肌瘤使用子宮鏡切除的方式,優點包括較不具侵入性、手術疤痕最小,手術後可考慮放置自費防沾黏凝膠,可以在生育結果方面獲得更佳的預後。
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骨盆腔腫瘤,其發生率在育齡婦女中約佔12-25%,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會有異常子宮出血和(或)骨盆腔疼痛(壓力)的症狀。其中子宮黏膜下肌瘤及部分的壁內肌瘤(submucosal and some intramural myomas)較易造成臨床症狀,包括月經過多、不孕或是習慣性流產等情形;傳統上,手術治療方式為開腹式肌瘤切除手術及全子宮切除手術。不過近年來由於子宮內視鏡技術的進步,此類型肌瘤已可安全且有效地經由子宮鏡來手術切除,而漸漸地取代以往開腹的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現今的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提供了病患較☑️不具侵入性、☑️手術疤痕小或沒有、☑️手術併發症少、且☑️術後恢復時間快等優勢。
🔹手術的適應症
目前子宮鏡肌瘤切除手術的臨床常見適應症,為子宮異常出血、習慣性流產、或是不孕症;而在肌瘤位置部分,傳統上選擇以治療黏膜下肌瘤及部分的壁內肌瘤為主。不過在2011年後,根據國際婦產聯盟(FIGO)所提出的子宮肌瘤分類方式,將其所在位置分成九種分型(Types 0-8),而子宮黏膜下肌瘤包含其中三類:
✔️Type 0,肌瘤整顆突出至子宮腔中;
✔️Type 1,肌瘤大於50%的體積突出至子宮腔中;
✔️Type 2,肌瘤小於50%的體積在子宮腔內,而一半以上的肌瘤埋在子宮肌肉層中。
所以子宮鏡黏膜下肌瘤切除手術的臨床適應症,型態為Type 0或Type 1而直徑小於3公分的黏膜下肌瘤;至於Type 1直徑大於3公分的或Type 2的黏膜下肌瘤,其手術困難度較高,以及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較高,需要技巧熟練的婦產科醫生,再搭配適當的子宮內視鏡器械,將子宮肌瘤與周圍組織分離而切除;甚至,術前評估亦包括肌瘤之邊緣至子宮體漿膜層的厚度需超過5mm以上,以減少手術中子宮穿孔破裂之風險。
黏膜下肌瘤(這裡指的是FIGO Type 0-2),使用子宮鏡切除的方式,手術優點在於沒有肚皮上的傷口,術後沒有麻醉的副作用可直接進食,病人恢復快,術後隔天就可出院,術後4-6周內建議再做一次診斷性子宮鏡追蹤,若發現術後子宮腔有形成沾黏則可儘早將其分離,有助於改善子宮內膜腔長期之預後;或術後可考慮放置自費防沾黏凝膠或防沾黏薄膜、阻隔面積較廣的子宮內避孕器、或尿管水球來減少內膜腔沾黏的可能。對於想要懷孕的病患,可在生育結果方面獲得更佳的預後。
資料提供單位: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
聯絡人:社工室李騰峰輔導員
聯絡電話:03-596-2134 ext.109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院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1段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