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燕鷗保育暨永續生態研討會圓滿落幕

【記者 夏維鴻/台北報導】全世界僅有約100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亦是前百大瀕危物種之一,馬祖是他們少數且重要繁殖地,為達保育及提供永續生態服務,如何增強在地參與是本次研討會的重要議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指導、連江縣政府主辦、社團法人台北鳥會承辦的「2020燕鷗保育暨永續生態研討會」已於2020年7月26日順利落幕,本次研討會參與者涵蓋了連江縣劉增應縣長、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袁孝維教授、台北鳥會張瑞麟理事長、中華鳥會呂翊維副秘書長,及多位國內外保育人士參與。

每年皆有數千隻的燕鷗遠道而來,落腳馬祖繁殖,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不但提供了學術研究,也兼顧了觀光發展,而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屬全球瀕危物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連江縣劉增應縣長說到:「對於這類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除了透過研究能進一步了解其生物特性外,在地社群也扮演了重要腳色,近幾年燕鷗也帶來了重大的觀光效應,如何落實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是永續生態重要的課題」。鑑於此,本次研討會除了有研究人員報告馬祖燕鷗相關的研究外,也有許多講者分享在地社群發展、永續生態旅遊,以及國內外的經驗分享。

今年雖然全球受COVID19肆虐的影響,臺灣至今仍無法回復過取與國外暢通的交流管道,但本次研討會仍邀請到6位外籍專和17位本國專家與會,本次研討會的專題演講共有七大主題,研討會首場講座由長年在馬祖進行燕鷗監測的台北鳥會蔣功國副總幹事,說明歷年馬祖歷年燕鷗族群變化,燕鷗繁殖群面臨天敵、颱風、棲地變遷及人為干擾的挑戰,以及將科技產品融入研究中,已大幅減少傳統調查的人力物力,並可將對燕鷗的干擾降至最低。

臺大森林系博士後研究員洪崇航博士,分享全台海鳥的保育現況及面臨的挑戰,敘述多種海洋性鳥類他們的族群變化趨勢,並提供各自的保育方針供主管機關參酌。中華鳥會美國籍的國際部主任Scott Pursner,分享了如和透過國際合作,一起保育分布雖廣卻面臨威脅信天翁。來自英國的資深鳥島Richard Foster,分享了外國鳥人來台灣的賞鳥印象,台灣本身就是鳥類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便利且舒適的生活條件吸引許多外國鳥人前來,而黑嘴端鳳頭燕鷗即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分享透過簡單易上手的公民科學,讓人人都可以位鳥類研究盡一份心力,每個人都是小小科學家。來自坦桑尼亞珍古德協會的Mbuya Bright Hubert,分享塔尚尼有的生態旅遊運作方式,透過生態旅遊不但可滿足旅客觀光的需求,同時還兼顧了物種保育及在的經濟活絡的效益。東石展示館的青佳苓經理,分享透過凝聚及培養在地社區,使在地居民成為保育路上的第一線尖兵,畢竟保育工作僅透過少數的主管機關和研究人員是絕對不夠的,在的群眾是第一線且能長期投入的重要力量,透過讓在地社群了解而關心,進而加入保育行列,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今年的燕鷗繁殖季狀況雖然不如預期,但透過專家學者們的交流討論,得到許多寶貴意見,以滾動式調整保護區經營管理策略。馬祖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過往經濟型態仰賴海洋漁獲及在地駐軍,現已轉型為光觀為主的經濟導向,除了自然景觀及戰地風情,生態旅遊仍有著許多值得開發的潛在經濟效益,本次研討會討論範疇涵蓋了在地社群發展、永續生態旅遊等議題,相信對馬祖的燕鷗保育之路,得以更向前行。

臉書留言回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