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推薦三伏貼冬病夏治 可預防過敏 氣喘 防新冠和流感 加貼穴位 可治胃病、婦女病和關節炎

【記者夏維鴻/台北報導】

地球暖化,連日高溫,正是治療過敏性各種病症的時候。今年三伏天將至,可考慮三伏貼療法搭配中藥調理,強化免疫力並預防呼吸道感染,尤其過敏體質者,「冬病夏治」對改善症狀效果更好。

所謂「熱在三伏」與「冷在三九」,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及末伏。高雄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俊龍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中指出,古代透過天干及地支相配來計日,今年的三伏天分別是國曆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陳俊龍說,這段期間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皮膚毛孔較易打開,藥物容易滲透進入皮膚,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副教授廖先胤指出,病人若在對的時間點進行三伏貼,根據2006年1篇台灣研究,患者經由1年6次三伏貼治療,約有超過40%的患者過敏症狀嚴重度下降。

他提到另1項研究也發現,鼻過敏患者經1年3次的三伏貼治療,不僅鼻部、眼部過敏症狀減輕,睡眠品質改善,社交活動品質、情緒也有所提升。

三伏貼的貼敷方式簡單,大人、小孩都適合。宜蘭縣中醫師公會監事徐敏真表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容易反覆感冒的患者,都可以接受三伏貼的治療。

體質虛弱、冬天手腳冰冷,或是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族群,主要應用於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和經常反覆性感冒者,適合用三伏貼來調理。

另外,新冠肺炎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新冠肺炎不僅會影響肺部的功能,還會引起全身的發炎反應,導致免疫系統錯亂,甚至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在確診後不僅會感到身體的不適,還要面對新冠肺炎後遺症可能帶來的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定義,新冠後遺症的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可能的症狀有:嚴重疲勞感、呼吸系統疾病、胸悶痛、注意力下降、嗅覺味覺異常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抵抗力和恢復力,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除了遵循醫生的指示和服用藥物外,中醫學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三伏貼。

也有中醫師提醒5種情況下不適合三伏貼療法,包括「皮膚容易過敏、易起水泡及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附近有傷口」、「正在感冒、發燒、喉嚨發炎」、「孕婦、1歲以下嬰幼兒」、「嚴重藥物過敏者」、「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

宜蘭縣中醫師公會監事徐敏真表示,三伏貼的穴位主要以督脈的大椎、定喘以及膀胱經的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為主。藥物透過皮下滲透刺激穴位,經由經絡氣血循環直達病所,溫煦陽氣、驅散寒邪,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徐敏真說,三伏貼不僅適用於治療兒童過敏氣喘,也可改善腸胃虛寒、婦科問題等體質問題。它可調整肺脾腎三臟虛損體質、調節免疫力,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怕冷、胃寒腹瀉、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痛經、月經不調、風寒濕性關節疼痛等疾病都有療效。

 

 

 

臉書留言回應